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康养医药 文旅体宣 陆台港澳 企业推广 生态环保 社会民生 科技三农 原创作品 图文视频 视频栏目
首页 > 法治舆情

“痛批释永信”与“痛打落水狗”

发布日期:2025-08-04 浏览量:35819 

近日,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查事件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。这一事件不仅关乎佛教界的声誉,更涉及到公众对宗教商业化、道德规范以及法律底线的深刻思考。在这场舆论风暴中,我们看到了公众对正义的追求,对不良现象的批判,但同时也应反思,我们的批判是否理性,是否符合“痛打落水狗”的精神。

释永信执掌少林寺三十余载,将曾经破败冷清的寺院发展成如今商业版图庞大的“商业帝国”,少林寺拥有众多注册商标,涉足多个商业领域,年收益颇为可观 。在这个过程中,争议一直不断,质疑其商业化运作违背佛教清规的声音从未停歇。比如,围绕少林寺的“高价香”、景区商铺租金过高、开光饰品价格虚高,以及其旗下公司涉足房地产等事件,都一次次将释永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如今,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、违反戒律被联合调查,曾经的光环瞬间破碎。

鲁迅在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中提出“痛打落水狗”的观点,认为对于咬人的坏狗,无论是在岸上还是落水后,都应该打。这里的“落水狗”,可以理解为那些违背道德、触犯法律的人。释永信作为少林寺方丈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,本应是佛门的楷模,秉持佛教的清规戒律,弘扬佛法。然而,他却涉嫌违法犯罪、违反戒律,其行为严重损害了佛教界的声誉和形象,无疑就是那只“落水狗”。

在批判释永信时,我们必须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。不能因为他曾经的地位和光环,就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;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,仅凭传闻和猜测就对他进行恶意攻击。要等待调查结果的公布,根据事实来评判他的行为。公众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,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和盲目跟风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批判才具有力量和价值,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

此次事件也给整个佛教界敲响了警钟。宗教场所应坚守其宗教属性和文化使命,不能过度商业化,更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。佛教界应以此为契机,加强自身建设,完善内部管理机制,规范宗教活动,重塑佛教的良好形象。同时,也提醒我们,在现代社会中,无论身处何种行业和领域,都应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,否则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。

作者:张良文

【审稿:阿渊】


上一篇 : 司法公正不应被钱权交易玷污:省高法、市中法、县法院案件流程中的反思